34-微服务架构最佳实践 - 方法篇

前言

微服务的陷阱:

  • 微服务拆分过细,过于强调"small"。
  • 微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,忽略了"automated"。
  • 微服务并不轻量级,规模大了之后,"lightweight"不在适应。

针对以上问题,后面将介绍微服务的最佳实践。

服务粒度

针对微服务拆分过细的问题,可以基于团队规模进行拆分,可以使用“三个火枪手”原则,即一个微服务三个人负责开发。当我们在实施微服务架构时,根据团队规模来划分微服务数量,如果业务不断发展,团队规模扩大,再将已有的微服务进行拆分。

为什么是3个人,不是4个,也不是2个?

  1. 从系统规模来看,3个人负责开发的系统,系统的复杂度刚好达到每个人能够全面理解整个系统,又能够进行分工的粒度。2个人开发的系统,系统复杂度不够,开发人员可能觉得无法体现自己的技术实力。4个人开发的系统,系统复杂度又会让开发人员对系统的细节理解不够深。
  2. 从团队管理来看,3个人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备份,即便1个人休假或调配到其它系统,剩余2个人也可以支撑。如果是2个人,抽调一个人后剩余的1人压力太大。如果是1个人的,就是单点了,没有备份,在有些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,比如休假了,系统出了问题怎么办?
  3. 从技术提升角度来看,3个人可以形成有效的讨论,又能够快速达成意见的一致。

“三个火枪手”原则主要应用于微服务设计和开发阶段,如果微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已经比经稳定了,处于维护期,不需要那么多开发了,就可以缩减人员。

拆分方法

基于“三个火枪手”原则,我们可以计算出拆分合适的服务数量,但具体怎么拆分服务也是有技巧的。

  1. 基于业务进行拆分

    这个最常见的一种拆分方式,将系统中的业务模块按照职责范围识别出来,每个单独的业务模块拆分成一个独立的服务。

    基于业务的拆分虽然看起来很直观,但在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团队成员对于“职责”的理解差异很大,经常会出现争论,难以达成一致意见。例如,对于一个电商系统,第一种方式是将服务拆分成“商品”、“交易”、“用户”3个服务,第二种方式是将服务拆分成“商品”、“订单”、“支付”、“发货”、“买家”、“卖家”6个服务,哪种正确呢?是否是越细越好呢?

    导致这种困惑的主要根源在于从业务的角度来拆分的话,规模粗和规模细都没有问题,因为拆分基础是业务逻辑,要判断拆分粒度,不能从业务角度,而是要根据之前的“三个火枪手”的原则,计算一下大概的服务数量范围,然后再确定合适的“职责范围”,否则就可能出现划分过粗或者过细的情况,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会出现过细的情况。

  2. 基于可扩展拆分

    将系统的业务按照稳定性进行排序,将已经成熟和改动不大的服务拆分成稳定服务,将经常变动或处于迭代的服务拆分成变动服务。稳定服务的粒度可以粗一些,即使逻辑上没有强关联的服务,也可以放在一个子系统里中,例如将“日志”服务和“升级”服务放在一个系统中。不稳定的服务粒度可以细一些,但也不要太细,始终记住要控制服务的总数量。

  3. 基于可靠性进行拆分

    将系统中业务模块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,将可靠性要求高的核心服务和可靠性要求低的非核心服务拆分出来,然后重点保护核心服务的高可用。具体拆分成,核心服务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,只要最终服务数量满足“三个火枪手”原则即可。

    这样拆分的好处在于:

    • 避免非核心服务故障影响核心服务。
    • 核心服务高可用方案可以更简单。
    • 能够降低高可用成本。
  4. 基于性能进行拆分

    基于性能进行抓拆分与基于可靠性拆分相似,将性能要求高或者性能压力大的模块拆分出来,避免性能压力大的服务影响其它服务。常见的拆分方式和具体的性能瓶颈有关,可以拆分Web服务,数据库、缓存等。

以上几种拆分方式不是多选一,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组合。

基础设施

大部分人关注微服务的“small”和“lightweight”特性,实际上决定微服务成败恰好是被大部分人忽略的“automated”。即使微服务划分不合理,实际落地后如果团队遇到问题,自然会想到拆分服务或都合服务。但是如果"automated"相关的基础设施不键全,那么微服务就是焦油坑,将陷入各种陷阱中去。

其基础设施如下图:

Alt 微服务基础设施

微服务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的简单和轻量级。要做好微服务,这些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。可以说,微服务并没有减少复杂度,而是把复杂度从ESB转移到了基础服务。其实“服务发现”、“服务路由”等都是ESB的功能,只是在微服务中剥离成独立的基础系统了而已。

虽然微服务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,但也不必担心自己公司小而无法实施微服务。其一在于已经有开源的微服务基础设施全家桶,如spring cloud。其二在于,如果微服务的数量不是很多的话,并不是每一个基础设施都是需要的。

可以按照以下优先级顺序搭建微服务基础设施:

  • 服务发现、服务路由、服务容错,这是最基本的微服务基础设施。
  • 接口框架、API网关:主要是为了提高开发效率、接口框架是提升内部服务的开发效率、API网关是为了提升与外部服务对接的效率。
  • 自动化部署、自动化测试、配置中心:主要是为了提升测试和运维效率。
  • 服务监控、服务跟踪、服务安全:主要是为了提升监控效率。

3和4会随着微服务结点数的增加而越来越重要,但在微服务结点数比较少的时候,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支撑,虽然效率不高,但也基本可以支撑。

上次更新: 3 个月前